治未病科

保健常识

春天建议把奶茶都换成它们,清肝健脾好气色!

作者:陈玟安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08日 点击数:
摘要:


202404081620280618.Png

 

清明节气来临

此时,最需要做的就是

清理肝火、避免补肝过度

才能让身体恢复轻盈的状态~

 

202404081620284293.Gif

 

202404081620282687.Gif

清明忌发物

宜食滋补食品

 

 

从中医角度上,发物指的是易动风生疲、发毒助火助邪之品。如海鱼、海虾、海蟹、咸菜、竹笋、毛笋、牛羊肉、狗肉、公鸡等。

 

清明时节适合食用适量柔肝养肺的滋补品,例如:

银耳:利水渗湿、养血舒筋

荠菜:益肝和中

菠菜:利五脏,通血脉

山药:健脾补肺

 

安利3款

养生汤品、茶饮


五谷粥

清明可多食种子植物,如燕麦、荞麦、稻米、扁豆、薏仁、花生、黄豆、咖啡豆、葵花子等。种子植物营养丰富,多食可益肝、除烦、去湿和胃、滑肠、补虚、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 

 

202404081620288022.Png

图源:稿定设计

 

五谷粥是一种健康营养的粥品

做法多样

 

1. 准备材料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多种谷物和豆类,如黑米、黑豆、黄豆、红豆、糙米、紫米等,可以加入一些干果如红枣、莲子等增加风味。

 

2. 浸泡材料

将豆类和部分谷物如黑米提前浸泡30分钟到3小时,这有助于缩短煮粥的时间。

 

3. 清洗材料

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煮。

 

4. 煮制

小火慢煮40分钟到1小时,直到材料变软,粥变得浓稠。期间可以打开锅盖,避免溢锅。

 

5. 调味

煮好的粥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白糖、红糖或其他调味料。

 

6. 完成

煮至粥稠,关火后焖几分钟即可享用。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所需的营养成分调整材料的种类和比例。



薏米薄荷水

材料:薏米30克、粳米10克、薄荷3-5片

 

做法:

①锅刷干净,不要带油、不要带水,开小火预热,放入薏米和粳米进行翻炒,翻炒至薏米发黄,有香味(微黄大概10分钟,发黄大概20-3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薏米量和锅的热度等因素而定)。淘洗干净,泡约1小时。

②锅置火上,放入适量的清水,倒入炒薏米、少量炒粳米,烧开后转中火煮约15分钟,再转小火煮约15分钟。

③待材料熟烂后,放入薄荷稍煮,加少量冰糖(不喜可不加),再煮约5分钟即可。

 

功效:健脾、利湿。



山楂薏米饮

材料:生山楂9克,薏米10克,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

 

做法:将以上材料一起煎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舒肝理气、健脾消食。

 

202404081620285165.Png

 

202404081620286323.Gif

穴位保健

 

 

行间:在足背侧,当第一、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行间穴具有平肝息风,宁心安神的功效。

 

202404081620280661.Png

 

足三里: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为胃下合穴。足三里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气机等功效,为保健要穴。

 

202404081620287800.Png

202404081620282581.Png 

大陵:大陵位于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穴之输穴、原穴。大陵穴有宁心安神,宽胸和胃的功效。

 

202404081620283911.Png

 

中脘:中脘穴属任脉,为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中脘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调腑气等功效。

 

202404081620282521.Png

 

202404081620286374.Png

 

中医治未病科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治未病科是全国治未病联盟成员单位,日常诊疗通过中医四诊,并结合必要的现代医学辅助检查,帮助患者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中医养生保健指导及特色干预治疗的一站式服务,达到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目的。
治未病科主要服务五类人群:1、中医体质偏颇人群: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或特禀质等偏颇体质者。2、亚健康状态人群(一多三少:疲劳多;活力、反应力、适应力减少)。3、病前状态人群:高尿酸血症、糖调节异常、血脂异常、临界高血压、肥胖、颈肩腰腿痛、代谢综合征、更年期、经前综合征等。4、慢性疾病需要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5、其他特殊人群:如儿童(成长调护)、青春期学生(综合调理)、育龄妇女(孕前调理)、男性(育前保健)、老年人(延年益寿)等。 
中医特色技术:针法(体针、筋针、头皮针、腕踝针、火针)、拔罐(平衡罐、火龙罐)、灸法(火龙灸、隔姜灸、脐灸)、刮痧(耳部刮痧、温通刮、虎符铜砭刮痧)、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开天门、穴位注射、穴位放血。

录入:治未病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