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营养科

科室新闻

“对症调理医术精,营养均衡一级棒”中西医结合营养科收获一面锦旗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9月30日 点击数:
摘要:

“对症调理医术精,营养均衡一级棒”这是一位肠衰竭患者家属对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中西医结合营养科全体医护人员的高度评价!

9月初的一个上午,一位患者家属将一面印有“对症调理医术精,营养均衡一级棒”字样的锦旗送至我们营养科,感谢我科全体医护对病人营养的精心治疗和调理。

病情回顾

深叔叔(化名)今年57岁,这个年纪还是家庭的顶梁柱,却因“小肠穿孔在”外院行开腹手术,但术后仍腹痛明显,考虑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于6月17收入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EICU(急危重症监护病房)。

当时我科陈韦东主治医师在EICU进行临床营养查房,陈医生第一印象就是觉得病人病情危重:气管插管、镇静状态,腹部切口渗出液浸润敷料,好几条腹腔引流管引出血性液,还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四肢末端发干、发黑(医学上属于干性坏疽,由于血液循环闭塞引起干性坏死,原因后面介绍)。目前感染逐渐得到控制,但面临的头号难题:抢救肠道功能,开展营养支持!

陈医生随即开启营养诊治流程:风险评估-营养程度诊断-胃肠道功能评估,发现患者禁食有2周之久,腹腔引流液体浑浊,全腹触诊硬,听诊肠鸣音非常微弱,考虑为营养高风险、重度营养不良,胃肠道功能虚弱,跟临床医生协商后,认为胃肠道功能虽然弱尚存,可以尝试给予滋养型喂养,选用短肽配方小剂量低速度维持。(由于患者小肠穿孔术后腹腔严重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为了救命保护心脑等重要器官,不得不使用大剂量“救命药”血管活性药维持,但任何事物都是要两面性,其副反应就会导致四周末端循环缺血-手指脚趾等不同程度缺血导致坏死。)

经过1周的小剂量慢速度喂养之后,深叔叔的肠道功能逐渐恢复。

进入第二阶段:向足量营养发出挑战

因为是外院的手术,肠道手术细节难以掌握,加上腹腔严重感染之后,胃肠道消化能力非常地下。如喂养过度会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出现(腹泻、腹胀、胃潴留、甚至出现肠瘘等严重后果),但喂养不足又会导致营养不足延误病情恢复。因此,准确的胃肠道判断尤为重要,每天的细致体查,观察每一个小体征将会对营养治疗带来意想不到的帮助。经过努力,深叔叔的营养支持量逐渐接近目标量。

深叔叔病情稳定,顺利转至普通病房,但此时他十分虚弱,说话无力,表情疲倦,下肢肌力才2级,上肢3级(上肢刚刚能抬起离床但十分费劲,下肢只能在床面平移不能抬起),肢体震颤十分明显。考虑胃肠道持续摄入不足,维持电解质平衡,微营养的缺乏也需要注意,所以补充维生素尤为重要。

日常的安慰与鼓励也是同样有效的治疗,肌肉锻炼可以增加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肠蠕动的效果。

小曲折:静脉营养的重要性!

7月11日深叔叔突然腹痛出现伴随发热,我科陈彩芳科主任参加MDT(多学科会诊),考虑不排除肠梗阻可能,予禁食及全肠外营养,经过2周TPN(全静脉营养),患者腹痛逐渐缓解。重新评估后,开始启动肠内营养(胃管泵注营养液)

苦尽甘来:病情肉眼可见好好转!

陈韦东医生回忆:“家属每一天都跟我打招呼,陈医生你看!他的手脚掉痂了!之前还考虑截肢的,现在保住了!营养实在太棒了,这是家属对我说的话!

我就回了一句:还记得第一次看到你的时候,你还没醒呢。这时候我看到深叔叔的泪水在眼睛里不停地转。作为从事十几年营养工作的医生,此时此刻也深刻地体验到营养支持救死扶伤的荣誉感!”

那天深叔叔、他爱人还有他女儿,从来没有质疑过我们,理解和配合我们科所有的治疗!

深叔叔现在逐渐过渡到正常流质-半流饮食,肌力恢复到可以扶着行。

中西医结合营养科,自2010年创科以来一直致力于住院患者营养诊治,得到营养干预的的患者成千上万。但是,不可否认营养发展的道路艰辛,很多旧观点还停留在饭堂饭菜上,导致很多功劳未能被发现,但作为营养人,目前国家大力支持推行下,营养的道路已经初见雏形。这是健康中国的使命,营养的重视终究会式是全民得益!

录入:中西医结合营养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