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四区

科室新闻

“上腔”无路,“腹壁”有“港”——腹壁输液港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解锁生命通道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14日 点击数:
摘要:


近日,我院肿瘤医学中心四区成功完成院内首例腹壁输液港植入术,为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与福音,标志着我院在肿瘤治疗领域再次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024年10月08日,51岁严生因肺恶性肿瘤入住我院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入院后,经过相关检验检查,严生被明确诊断为右肺上叶腺癌伴脑、皮肤转移(cT3N3M1b  IVB期  驱动基因突变阴性)。由于患者右肺上叶肿瘤较大,严重压迫临近上午上腔静脉及右肺动脉干,导致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血流受阻,患者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和面颈肿胀等症状。

面对这一危急病情,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迅速响应,由肿瘤医学中心主任廖旺军领衔,与肿瘤医学中心四区主任曾薇及护士长杨丹、主管医师徐敏、陈向宙及主管护士黄艳萍等医护人员组成专家团队,对患者病情及后续治疗,及如何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全面评估。经过多方讨论和细致规划,专家团队决定为患者实施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同时,为确保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团队计划在治疗前为患者实施静脉输液港植入术,以开辟新的静脉通路,为后续的化疗和靶向治疗提供有力保障。

202410151035034338.Jpeg

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查看患者病情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一种完全植入体内的血管通道系统,目前是国际上首选的可重复及长期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中心静脉输液装置。它可以为需要长期及反复静脉治疗的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减少患者重复静脉穿刺的痛苦和风险,尤其适宜需要长期行抗肿瘤治疗的癌症患者。因为它的功能与我们经常提及的港口相似,是静脉治疗的“港口”,故称之为输液港。

202410151035037084.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常规的静脉输液港的植入部位是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上臂静脉穿刺,注射座放于胸壁或上臂,也就是胸壁型输液港和上臂型输液港,其操作相对简单,技术成熟。

202410151035036914.Png

然而,令人头疼的是,患者右肺上叶肿瘤已经明显侵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上腔静脉综合征,这意味着常规的上腔静脉通路已被完全阻断,无法经上肢进行静脉治疗,这无疑给治疗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与挑战。

患者CT,红色箭头为受压的上腔静脉

为了确保患者治疗期间用药安全,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充分评估,决定为其制定一种少见的、全新的个性化输液港植入术方案——超声引导下腹壁输液港植入术。该方案采用超声引导技术,精准定位穿刺并植入腹壁输液港,为患者开辟一条全新的静脉治疗通道,可以有效规避上腔静脉阻塞带来的治疗障碍。此外,相比将港座留置于大腿内侧的下肢输液港,腹壁输液港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其位置隐蔽,位于腹壁,切口美观,不易感染。更重要的是,腹壁输液港的设计使患者能够自由活动,极大地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日常自由度。

本例腹壁输液港植入术为院内第一例开展的新技术,为此,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术前讨论。与常规的输液港植入术相比,腹壁输液港植入术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动脉与静脉相邻,增加了误穿的风险;同时,在构建皮下隧道时,需避免返折,确保囊袋与穿刺点的弧度良好,以便港座的固定和穿刺。针对这些操作难点,肿瘤医学中心四区的医护团队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术前讨论,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尽的手术方案。从股静脉穿刺点的精确选择,到输液港植入位置的优化,再到皮下隧道走向的精细规划,每一个操作细节都经过了团队的反复推敲和精心设计。此外,针对术中、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团队也制定了完备的应急预案。

 202410151035049588.Jpeg202410151035049894.Jpeg

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术前讨论照片

2024年10月10日手术期间,主管医师陈向宙及主管护士黄艳萍两人默契配合,在超声引导下,熟练准确地完成了股静脉穿刺,然后将导管由浅表腹壁经皮下隧道再经股静脉入路直接引入到下腔静脉深部,最后将体外导管连接输液管港体并埋置在右下腹壁处,形成一个浅表腹壁至深静脉的直接通路。


术中,主管医师陈向宙及主管护士黄艳萍

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患者无任何不适,术后即可下床活动。术后复查腹平片示输液港导管末端约平腰2椎体水平,深度适宜。目前,患者已经顺利使用输液港完成了抗肿瘤治疗。

最后,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对首例腹壁输液港植入术进行了全面的复盘分析,回顾与分析了本次手术的全过程,围绕术前评估、术中操作细节、术后护理及并发症预防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与总结,为未来此类手术的规范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10151035053581.Jpeg

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术后总结照片

肿瘤医学中心四区自开科以来,短短数月,已成功开展静脉输液港植入术十余例。首例腹壁输液港植入术的成功开展,标志着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医护团队在肿瘤治疗技术上的又一次重要突破。未来,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将继续秉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肿瘤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肿瘤医学中心四区简介

肿瘤医学中心四区现有医护技等专业技术人员 23 名,其中医疗系列高级职称 5 名, 初中级职称 17 名,博士后合作导师 1 名,博士生导师 1 名,硕士生导师 3 名, 目前展开床位 47 张,科室构成包括门诊、病区、微创诊疗室、专科实验室。 主要开展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超声介入诊疗、输液港植入术等工作,并承接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诊疗服务。病区设有“南海区人民医院肿瘤医学中心四区微信服务平台”,方便患者进行床位预约、医患交流、并提供健康科普宣教等服务。肿瘤医学中心四区以临床问题为导向开展科学研究,围绕肿瘤微环境评价与个体化免疫治疗,肿瘤动态演进与耐药,肿瘤微环境改造与临床疗效的改善开展了十余项临床研究,从肿瘤微环境视角解决临床问题,在药物治疗的再挑战,实体瘤的个体化免疫治疗,维持治疗,肝转移瘤综合治疗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安全、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廖旺军主任简介

博士研究生导师

博士后合作导师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

肿瘤医学中心主任

佛山市肿瘤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历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肿瘤学教研室主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从事肿瘤专业医、教、研工作30余年,擅长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在胃肠肿瘤和肺癌的个体化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射频治疗、超声介入微创诊疗方面具有较高的操作水平。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作为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5篇,hot paper1篇,AACR最佳论文1篇,Cancer lmmunology Research年度最高被引论文1篇,h-index51,单篇最高被引650次,胃癌领域的研究获2019年、2022年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2022-2024连续三年入选爱思唯尔World'sTop2% Scientists榜单,获发明专利6项,专利转化1项。


供稿丨肿瘤医学中心四区 黄艳萍   

录入:肿瘤四区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