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脑病科、老年医学科)

科室文化

登革热恢复期太难熬?中医来帮忙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2日 点击数:
摘要:

登革热(DF)是由登革病毒(DENV)引起经媒介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起发热、全身疼痛、皮疹、出血及白细胞减少等严重者出现休克及重要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登革热病程可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多数病例病情较轻,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表现。

(一)急性发热期:常急性起病, 发热为首发症状, 可伴畏寒, 24 小时内体温可达 39℃以上。 部分病例发热 3~5 天后体温降至正常, 1~3 天后再度上升,称为“双峰热”(也称“马鞍热”)。发热时可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明显乏力,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期一般持续 3~7 天。

(二)极期:通常发生在病程 4~8 天。部分患者高热持续不退,或热退后病情加重,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明显出血及血浆渗漏征等。少数无明显皮肤黏膜水肿等表现的患者,仍可出现严重出血如皮下血肿、 消化道出血、 阴道出血、 咯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三)恢复期。发热、胃肠道症状、出血等逐渐好转,皮疹消退。少数患者乏力等症状可持续数周甚至数月。

很些朋友在感染登革热后仍持续较长时间的少气懒言、食欲下降,如何快速度过恢复期,这里有份中医中药调理指南——


恢复期辨证治疗

1、余邪未尽,气阴两伤主症:由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症见:身微热有汗,心胸烦热,气短神疲、脉虚数。

治法:益气养阴 清热生津

方药:竹叶石膏汤合生脉散加减:竹叶、沙参、西洋参、石膏、山药、法半夏、芦根 、麦冬 、炒麦芽、生甘草、大枣。

食疗推荐:西洋参麦冬石斛瘦肉汤


2、湿热蕴脾主症:低热,头重如裹、食欲减退,口干口苦,舌苔厚腻。

治法:化湿清热。

方药:霍朴夏苓汤加减:藿香叶、厚朴、杏仁、白蔻仁、淡竹叶、茯苓、薏苡仁、泽泻、半夏、猪苓、佩兰叶、焦山栀、淡豆豉。

食疗推荐:冬瓜薏苡仁排骨汤


3、脾肺气虚主症: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自汗畏风,舌淡。

治法:健脾补肺益气。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太子参、黄芪、茯苓、白术、莲子、甘草、扁豆、山药、麦冬、麦芽、稻芽等。

食疗推荐:五指毛桃党参鸡汤


4、阴虚血热主症:心烦,口干,手足心热,入睡困难,盗汗,舌红,四肢疹出、皮肤瘙痒等。

治法:清营凉血。

方药:清营汤加减:玄参、生地、赤芍、麦冬、丹皮、旱莲草、蝉蜕、甘草等。

食疗推荐:生地熟地黄龙骨汤


中药香囊驱蚊推荐

1、药物组成:白芷、藿香、艾叶、石菖蒲、紫苏叶、薄荷、丁香、佩兰、苍术等量。把几种药材稍剪碎后混合,装入纱袋,随身佩戴或放置室内。

注意事项:以上方药应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由医生辨证后再服用。同时,登革热患者在恢复期应该避风寒,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饮食总体宜清淡营养易消化,以促进病情恢复。

录入:中医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