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淋巴瘤科

科室新闻

2024年省级继教《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学术研讨会议暨南海区血液暨输血分会换届选举成功举行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4日 点击数:
摘要:

2024年省级继教《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学术研讨会议暨南海区血液暨输血分会换届选举成功举行

2024年11月1日,我院血液淋巴瘤科在学术报告厅圆满地举办了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新进展研讨学习班》暨第二届南海区血液及输血分会换届选举

202411140857032463.Jpeg

会议致辞

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孙辉副院长、血液淋巴瘤科张复华教授致词拉开了会议的序幕。

202411140857031914.Jpeg

换届选举环节

首先,大会进入了紧张的选举环节 与会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南海区血液及输血分会的领导班子。另有名来自南海区各大医疗机构的专家当选为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

202411140857038485.Jpeg

 

 

随后,大会进入多发性骨髓瘤新进展学习班环节。本次会议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吴秉毅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蔡葵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肿瘤科的张日文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科的张力苹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爱井教授、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的李毅坚教授等多位行业大咖莅临,分享国内外多发性骨髓瘤及血液疾病诊疗的新进展。

 

授课环节

  第一讲荣幸地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的吴秉毅教授率先开讲,题为《免疫治疗时代下自体干细胞移植在骨髓瘤治疗中的地位》。吴教授深刻阐述了在新药不断涌现与免疫治疗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依然是为适宜移植的骨髓瘤患者所倚重的关键治疗手段,构成了骨髓瘤综合治疗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进一步指出,ASCT后的巩固与维持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携带高危细胞遗传学的患者而言,单次自体干细胞移植所带来的临床获益相较于遗传学标准风险患者而言较为有限。然而,ASCT后的维持治疗却能够显著提升遗传学高危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PFS,为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更为积极的治疗前景。

 

202411140857031604.Jpeg

 

  第二讲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的资深主任技师蔡葵教授主讲,其讲座题目为《围手术期出凝血的实验室检测及输血策略》。蔡教授不仅是佛山市医学会输血分会第四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还兼任广东省医院协会输血医学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其学术地位显赫。通过对近年来围手术期出血与凝血领域的深入系统梳理,蔡教授从管理策略的高度出发,精辟地指出了当前围术期出血与凝血监测、输血策略的优化方向,以及针对特殊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出血与凝血管理策略。蔡教授的分享为深化围术期安全管理、提升患者围术期安全水平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图片110.png

  随后,由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的张复华教授、牛国敏教授等多位专家讲授了《1q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及治疗选择》等多个多发性骨髓瘤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前沿技术,并分享了多个通过新技术实现病情缓解延长生存期的成功案例。同时,通过讲授《骨髓增殖性疾病的诊治》等课题,对血液科相关疾病的诊疗进展进行了详细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医学理论转化为医护人员易于理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的宝贵指导,为提升血液疾病的诊治水平贡献了重要力量。

 

202411140857037340.Jpeg

 

总结

衷心感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吴秉毅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蔡葵教授的精彩授课,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肿瘤科的张日文主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血液科的张力苹教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王爱井教授、以及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输血科的李毅坚教授等诸位嘉宾的积极参与和热烈讨论,他们的真知灼见为本次会议增添了无限光彩。会议尾声,由我院血液淋巴瘤科的张复华教授进行了精彩纷呈的总结发言。本次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学术研讨会暨南海区血液及输血分会换届选举,在浓厚的学术讨论氛围中圆满落幕,不仅促进了深入的学术交流,更收获了丰硕的学术成果。

录入:血液淋巴瘤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