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科室新闻

2024年佛山市继教项目《细菌快速表型药敏技术新进展》顺利举办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11日 点击数:
摘要:

2024年11月28日至29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主办的佛山市继教项目《细菌快速表型药敏技术新进展》在佛山南海顺利召开。来自全市从事相关工作的医务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邀请了省内知名专家进行了精彩报告。研讨会紧跟学术前沿,展示我市检验师队伍风采,规范临床实践,推广检验领域新理念、新技术,从而更好为佛山市卫生医疗事业保驾护航。

202412111530179061.Jpeg

图:会议现场

研讨会第一天,首先由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吴清念教授进行题为《血培养报阳后快速药敏》的授课。课程介绍了EUCAST RAST规程,包括血培养系统适用性、接种、培养条件、结果判断、药敏结果解释和质控方法。强调了快速药敏试验的折点表和操作注意事项,以及症候群检测法在性传播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NGS、FilmArray和GeneXpert等分子诊断技术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

202412111530174674.Jpeg

图:吴清念教授 授课

接下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姚婕教授作题为《微生物药敏报告审核和解读》的精彩授课。课上姚婕教授讲述标本留取的重要性、抗菌药物的PK/PD特点、药敏报告审核及解读、快速药敏探索等。强调了体外药敏结果与体内治疗效果的差异,探讨了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分类和优化治疗方案,以及重症患者中抗菌药物PK/PD的变化。同时,还讨论了特定细菌的药敏特点和报告审核要点,包括肠杆菌科、非发酵革兰阴性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肺炎链球菌等。

202412111530176854.Jpeg

图:姚婕教授 授课

午休后,本次继续教育项目负责人刘春林教授进行研讨会的第三节授课,主题为《细菌快速表型药敏检测技术》,介绍了抗生素、抗菌药物和抗微生物药物的区别,耐药性现状,以及多种快速抗菌药物敏感性测试(AST)技术,包括显微镜观察药物敏感性实验(MODS)、MALDI-TOF MS微滴法、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微流控技术和纳米机械传感技术等,这些技术旨在加快细菌耐药性的检测速度,提高治疗效果,对抗菌药物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202412111530176847.Jpeg

图:刘春林教授 授课

接下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关幼华教授主讲研讨会第一天最后一节课程,题为《抗细菌药物种类及选择》,详细介绍了抗感染药物的分类、抗菌药物的特点、各类抗菌药物的作用机理、抗菌活力以及临床应用。内容包括β-内酰胺类、糖肽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磺胺类等多种抗菌药物,以及它们的适应症、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

202412111530175232.Jpeg

图:关幼华教授 授课

研讨会第二天,首先由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微生物组组长黄锐航进行题为《浅谈临床微生物常见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的授课,内容包括性能验证的定义、微生物检验系统错误检测结果的风险、以及细菌、真菌形态学检查、分离培养、鉴定系统和药敏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方法和标准,旨在确保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12111530178673.Jpeg

图:黄锐航 授课

接下来,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林静教授作题为《替加环素PKPD和体外药敏研究进展》的精彩授课。替加环素是一种新型甘氨酰环类抗菌药物,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能有效对抗耐药菌株,并对多种常见致病菌保持强大抗菌活性。研究显示,替加环素在体外对MRSA、VRE、肺炎链球菌等具有良好抗菌效果,且具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药代动力学特性表明其在体内分布广泛,组织浓度高,肝肾安全性良好,但药敏方法仍需进一步完善。

202412111530173881.Jpeg

图:林静教授 授课

午休过后,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张宇教授进行主题为《真菌药敏试验规范化操作》的精彩研讨,内容涵盖了真菌亚专业分组与独立真菌工作区域的现状调研、抗真菌药物分类、真菌药敏试验方法、CLSI和EUCAST真菌药敏标准文件、药敏试验的基本概念、不同真菌的药敏试验操作细节以及质控允许范围等,旨在指导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的真菌药敏测试,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02412111530171248.Jpeg

图:张宇教授 授课

研讨会的最后,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检验科主任助理韩福郎老师,为大家作《如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的汇报,分享了如何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内容涉及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经验治疗的考虑因素、抗菌药物管理法规、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提高送检率的策略和方法、多部门责任分工、改进措施以及实验室检测的重要性,旨在通过多学科合作和高效管理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202412111530170788.Jpeg

图:韩福郎 授课

本次《细菌快速表型药敏技术新进展》研讨会,内容全面覆盖了抗菌药物的分类、药敏试验的规范化操作、临床微生物检测系统的性能验证、以及替加环素等药物的PK/PD研究进展。通过这次继续教育活动,不仅提升了医务人员对细菌耐药性的认识,还强化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能力。通过学习,参与者能够掌握最新的药敏技术,提高病原学送检率,优化治疗方案,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对控制细菌耐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录入:检验科主任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