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脑病科、老年医学科)

特色技术

冬季艾灸:温暖身心,驱寒养生的好方法

作者:李景濠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2月23日 点击数:
摘要:

随着冬季的到来,寒风刺骨,气温骤降,许多人都会感到身体畏寒、关节疼痛、容易疲劳。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医养生方法——艾灸,帮助大家温暖过冬,提升身体的抗寒能力。

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燃烧艾叶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热刺激,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作用。艾叶本身具有温阳散寒、舒经活络的特性,燃烧时产生的温热效应,能够深入肌理,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微循环系统。


冬季艾灸的好处

温阳散寒:冬季气温低,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引起关节疼痛、僵硬、麻木等问题。艾灸能够温通经络,祛除寒湿,显著改善这些症状。特别是对于关节炎、风湿病患者,艾灸能够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舒经活络:艾灸通过刺激穴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因寒冷导致的肌肉紧张、痉挛等问题。对于久坐不动、缺乏运动的上班族,艾灸可以有效缓解颈肩腰腿的酸痛。

调理气血:中医讲究气血平衡,艾灸可以调整气血流通,提高身体免疫力。冬季是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艾灸通过增强人体正气,能够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温补阳气:冬季寒冷,人体阳气易耗散,导致四肢冰凉、畏寒怕冷。艾灸能够温补阳气,帮助身体抵御寒冷,增强体质。特别是对于阳气不足、体质虚弱的人群,艾灸能够显著改善畏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向大家介绍几个冬季常用的艾灸保健穴位:

足三里:位于膝盖下方凹陷处约3寸的位置,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的重要穴位。艾灸足三里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导致的胃痛、腹泻等问题。

神阙:位于肚脐正中,具有温阳散寒、调理脾胃的功效。艾灸神阙穴可以缓解冬季因寒邪导致的腹部疼痛。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是调理肝脾肾三脏、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的重要穴位。艾灸三阴交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导致的痛经、腰膝酸软等问题。

涌泉:位于足底前1/3处,足趾屈时呈凹陷处,具有补肾阳、通络止痛的功效。艾灸涌泉穴可以缓解冬季因寒邪导致的腰腿疼痛、麻木等问题。

命门:位于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具有补肾阳、温经散寒的功效。艾灸命门穴可以改善冬季因寒邪导致的腰膝冷痛等问题。

大椎:位于脊柱上面,低下头时,最凸起的骨头下方就是大椎穴的位置。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毒、疏风散寒、清脑宁神的作用,对于预防和治疗感冒有很好的效果。

关元:位于肚脐下方3寸的位置,是武侠小说中经常提到的“丹田”,是人体元气汇集的要穴。艾灸关元穴可以温肾固精、补气回阳,对于女性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


艾灸的注意事项

艾灸前:建议先进行局部按摩或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艾灸时:一般使用艾条悬灸15分钟左右即可,以局部皮肤自觉温热且可耐受为宜,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过大或离皮肤过近,以免烫伤或刺激呼吸道。

艾灸后:不要立即洗澡或接触冷水,以免寒气侵入导致不适。

禁忌人群: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的人,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艾灸。

录入:中医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