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常识
如何应对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的常见不适
头颈部肿瘤是全球第七大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威胁公共健康的重要挑战之一。放射治疗作为治疗头颈部肿瘤的核心手段,在许多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鼻咽癌、喉癌等类型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常常作为主要或辅助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然而,头颈部区域包含了诸多重要的器官、神经和血管,放疗虽然精准照射肿瘤部位,却也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组织造成影响,这往往带来一系列的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干、吞咽困难、味觉改变以及皮肤反应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日常饮食、交流甚至情绪状态。由于每位患者的身体状况、放疗的部位和剂量不同,这些副作用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本文将详细探讨头颈部肿瘤放疗中的常见副作用,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这些不适,从而减轻治疗带来的负担,改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让每一位患者在治疗的道路上更加坚定与从容。
口腔黏膜炎
症状表现患者在放疗后2至3周可能出现口腔黏膜红斑、溃疡和假膜,伴随口咽部疼痛、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早期主要表现为黏膜红斑,继续进展可出现口腔黏膜深溃疡和假膜,表现为口咽部疼痛、吞咽困难、进食障碍,常伴有营养不良和感染风险。不同部位的口腔黏膜出现口腔黏膜炎的严重程度不同,其中软腭最严重,其次是下咽黏膜、口底、颊、舌根、唇和舌背。
应对策略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柔软的牙刷,每日清洁口腔4至6次,避免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辛辣、酸性和过热的食物,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使用含漱剂:使用不含乙醇的生理盐水或碱性漱口水(如碳酸氢纳注射液)清洁口腔。发生口腔黏膜炎后,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康复新液、生物多糖液体数料等含漱,可促进口腔黏膜修复、改善疼痛症状;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稀释液含激等,均可延缓口腔黏膜炎的发生,降低重度口腔粘膜炎的发生率;口腔内放疗期间使用以抗氧化剂为主要成分的医用射线防护剂亦可达到类似疗效;营养支持: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止痛药物,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口干
症状表现放射治疗可能会导致唾液腺功能受损,特别是腮腺对辐射特别敏感。唾液分泌减少且变得稠厚,患者常表现为口干、咽部干痛等不适。这种症状不仅影响口腔舒适感,还可能影响患者的饮食和日常交流。
应对策略多饮水:随身携带水壶,定时小口饮水,保持口腔湿润。这是最简单且有效的缓解口干的方法。使用人工唾液或润滑液:人工唾液或润滑液来临时缓解口干症状,帮助保持口腔的湿润度。口腔护理:由于口干症可能导致口腔细菌增生和龋齿风险增加,建议使用含氟牙膏和漱口水,以预防龋齿和口腔感染。同时,定期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刺激唾液分泌:可以使用毛果芸香碱、话梅等刺激唾液腺分泌,缓解口干感。一些生津类中药,如金银花、枫斗,也可泡水饮用,帮助减轻口干症状。避免刺激性物质:避免吸烟、饮酒以及摄入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这些物质可能加重口腔的不适感。恢复情况:口干症状通常在放疗后的6至12个月内逐渐减轻,随着唾液腺功能的恢复,患者的口干感也会得到改善。
皮肤反应
症状表现在头颈部肿瘤放疗过程中,照射区域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斑、干燥、脱皮等反应。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这些症状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然而,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更为严重的水泡、渗出(湿性脱皮)等情况,需暂停放疗数天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应对策略穿着宽松衣物: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尤其是棉质材质的衣服,可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避免过度刺激照射区域。避免穿着高领、硬领的衣物,减少摩擦和压迫。避免暴晒:外出时,应避免照射区域直接暴露在阳光下。可以使用遮阳伞、宽檐帽等物理防晒工具,保护皮肤免受紫外线伤害。皮肤护理:使用温和的洗护产品,如无酒精的肥皂或温和的洗液清洁皮肤,避免使用含酒精、香料或刺激性成分的护肤品,这些可能加剧皮肤的不适。使用护肤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合的护肤品,如比亚芬乳膏、芦荔胶等医用产品,这些护肤品有助于减轻皮肤红斑、色素沉着,防止进一步的损伤并促进皮肤愈合。保持皮肤清洁干燥:确保照射区域皮肤干燥,避免汗液滞留。及时擦干汗液,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避免皮肤出现更严重的反应。避免刺激性物质:在治疗期间,避免使用膏药、碘酒、贴胶布等刺激性物品,也不要使用过于强力的沐浴露、肥皂或化妆品,以免加重皮肤不适。注意防止抓挠:剪短指甲,避免抓挠照射区域的皮肤,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或感染。清洗时尽量轻柔,避免用力擦洗,出现脱皮时不要强行撕剥。
味觉改变
症状表现放疗可能导致味觉改变,患者可能会感到食物的味道异常,或者在进食时无法品尝到正常的味道。此外,一些患者可能会感到口腔中存在异常的味道,如苦味、甜味、金属味等,或者感到食物过咸、过甜、过酸或过苦,甚至感觉食物像是吃硬纸板或砂纸一样。这种味觉障碍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影响正常的饮食和营养摄入。
应对策略调整饮食:由于味觉改变可能使得常见的食物味道变得不再吸引,患者可以尝试调整饮食,增加不同的调味料来改善食物的口感。使用香料、酸味调料等可以有效提升食欲,改善进食体验。少量多餐:由于食欲减退,患者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避免一次进食过多食物,同时确保身体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分散餐次能够减少进食时的负担,有助于改善饮食质量。保持口腔湿润:多饮水可以帮助减轻口腔干燥带来的不适,使用人工唾液或润滑液也能缓解口腔不适,保持口腔湿润,从而对改善味觉产生积极作用。营养支持:由于味觉改变可能影响正常进食,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适当的营养补充剂,确保患者的身体健康得到维持,并提供充足的能量和营养。
恢复情况放疗相关的味觉障碍通常是可逆的。味觉损伤一般在放疗开始后的3至4周达到高峰,之后在2至6个月内逐渐改善。放疗结束后,鲜味感知最先恢复,通常在8周内开始改善,酸味和咸味的感知功能也会在6个月内明显恢复。对于苦味的感知恢复,可能需要超过1年的时间。
腮腺区肿胀与疼痛
症状表现在头颈部肿瘤的放疗过程中,腮腺区的肿胀与疼痛通常发生在放疗后的1到3天。这一症状常表现为放疗侧腮腺区域的肿胀和疼痛,伴随皮肤温度升高,有时还可能出现轻微发热。患者在进食某些刺激性食物时,尤其是那些能促进唾液分泌的食物,如酸味水果(橙子、柠檬、苹果、山楂等)、蜜饯等,症状可能会加重。这是由于放疗对腮腺的辐射损伤,导致腮腺内的上皮细胞水肿,从而引发唾液潴留现象。
原因分析腮腺作为分泌唾液的主要腺体之一,对于放疗的辐射尤为敏感。放射线照射会损伤腮腺内的上皮细胞,导致腺体功能受损,出现肿胀和疼痛等症状。此外,唾液分泌减少或不畅会导致唾液潴留,进一步加重腮腺的不适。对于某些患者来说,这种疼痛和肿胀感可能会影响正常的进食和说话。
应对策略避免刺激性食物:为了减少腮腺区的不适,患者应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特别是酸味水果、蜜饯等。这些食物会刺激唾液腺分泌,可能加重腮腺的水肿和疼痛。多饮水:喝足够的水可以帮助保持口腔和腮腺的湿润,促进唾液的分泌,缓解肿胀感。避免强烈的物理刺激:放疗后,腮腺区域可能较为敏感,因此应避免按摩或其他强烈的物理刺激,以免加重不适。适当休息:由于腮腺肿胀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发热,患者可以通过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身体自我修复,并缓解疼痛和肿胀。
恢复情况腮腺区的肿胀和疼痛通常是暂时性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在几天内自我缓解。放疗后,随着腮腺的修复,肿胀和疼痛通常会逐渐减轻并消失。患者通常无需特别处理,但在症状持续或加重的情况下,可以向医生寻求进一步的缓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