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知识
造影剂急性肾损伤——藏在CT检查背后的肾脏危机
45岁的林先生因胸痛到急诊就诊,医生建议做“冠脉CTA”明确心脏血管情况。检查后第二天,林先生突然出现尿量减少、下肢浮肿,血肌酐从检查前的110μmol/L飙升到320μmol/L——他可能遭遇了造影剂急性肾损伤
一、认识造影剂肾损伤
当含碘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入人体时,这些显影药物可能引发两种肾脏打击:
1. 直接肾毒性:高渗透压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传统造影剂渗透压达1500mOsm/kg,是血液的5倍)
2. 血流动力学紊乱:引发肾血管收缩,导致髓质缺氧
诊断标准(KDIGO指南):
- 使用造影剂48小时内血肌酐升高≥0.3mg/dl(26.5μmol/L)
- 或7天内升高至≥基础值1.5倍
- 或尿量<0.5ml/kg/h持续6小时
二、预防策略:检查前后的“护肾密码”
检查前24小时
- 水化黄金方案:0.9%生理盐水1ml/kg/h持续静滴12小时(如60kg患者每小时输60ml)
- 药物防护:高危人群静脉注射碳酸氢钠(154mEq/L)或口服N-乙酰半胱氨酸(1200mg bid)
- 暂停伤肾药物:检查前48小时停用二甲双胍、NSAIDs类止痛药、利尿剂
造影剂选择
- 优先使用: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渗透压290mOsm/kg)
- 避免使用:高渗造影剂(如泛影葡胺,渗透压>1500mOsm/kg)
检查后监护
- 监测尿量及血肌酐至少72小时
- 维持水化:术后6小时静脉输注1ml/kg/h生理盐水
- 重启二甲双胍需满足:eGFR>60且48小时无肾功能恶化
三、损伤发生后的挽救措施
1. 分级管理:
- 1级(血肌酐升高1.5-1.9倍):优化水化,暂停肾毒性药物
- 2级(升高2.0-2.9倍):加用肾脏替代治疗
- 3级(升高≥3倍或需透析):启动血液透析支持
林先生在确诊造影剂急性肾损伤后,经过3次血液透析联合静脉水化治疗,血肌酐在2周内降至135μmol/L,尿量逐渐恢复,后续监测血肌酐逐渐下降至其基础水平。
但需注意!!!
每一次使用造影剂都是对肾脏的考验,特别是慢性病患者。检查前请务必主动告知医生您的肾病病史,共同评估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