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技术
微创守护生命线:内镜下胃造瘘术,让无法进食的患者重获“营养希望”
67岁的萧伯因反复咳嗽,咳痰伴气促拟“肺部感染”入院。7年前患有鼻咽癌,给予放化疗,4年前行舌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因放化疗后神经肌肉受损,粘膜屏障破坏,吞咽功能恶化及免疫力低下等等因素,导致反复出现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因鼻咽癌及舌癌双层打击,现患者无法正常进食,身体日渐虚弱。经消化科黄鹤主任会诊,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建议在胃镜下行胃造瘘手术——通过一根细软管,在她的胃部开了一扇‘小窗’,让他重新拥有安全进食的通道。
一、什么是胃造瘘术?
(1)通俗比喻:在胃壁与腹壁之间建立一条“营养隧道”,通过软管直接将食物输送到胃内,绕开口腔和食道。
(2)核心价值:为无法经口进食的患者(如鼻咽癌、中风、渐冻症患者)提供长期营养支持,避免鼻饲管的不适和感染风险。
二、为什么选择内镜下微创手术?(对比传统开腹手术)
(1)无需全麻:局部麻醉+镇静,降低麻醉风险,尤其适合体弱患者。
(2)无刀口、恢复快:内镜引导下穿刺置管,腹部仅留0.5cm小孔,术后6小时可试喂少量温水,24小时后逐步过渡至肠内营养液。
(3)可视化操作:内镜实时监测,精准定位,避免误伤周围器官。
三、哪些人需要胃造瘘术?
(1)疾病群体:头颈部肿瘤(鼻咽癌、喉癌)、神经系统疾病(渐冻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食管狭窄等。
(2)关键信号:持续吞咽困难>2周、体重骤降、反复呛咳导致肺炎。
四、手术过程揭秘
1. 术前准备:胃镜探查定位,腹部消毒,局部麻醉。
内镜光源透照腹壁,选择 胃体前壁中下部,作为穿刺点(避开血管和肋骨)。
2. 关键步骤:内镜照亮胃壁,体外穿刺“一针到位”,牵引导丝建立通道。
在腹壁透光点处,用带套管穿刺针垂直刺入胃腔(“一针法”)。胃镜下可见穿刺针尖端进入胃内,退出针芯,经套管送入导丝至胃腔。异物钳抓取导丝,随胃镜一同经口
3. 造瘘管置入。
将造瘘管(蘑菇头端)连接至口腔端导丝,缓慢牵拉腹壁端导丝,使造瘘管经口腔→食管→胃腔→腹壁逆行拉出,切口仅0.5CM。
4 管道修剪与连接
剪断造瘘管尾端,连接延长管及封口帽。胃镜再次确认蘑菇头位置,注入生理盐水测试通畅性。
黄鹤主任对于胃镜下胃造瘘手术有着丰富的手术经验。萧伯的手术过程约15分左右,患者因身体状况采用局部麻醉,全程配合良好,术后无不适,非常感谢内镜团队帮他解决痛苦。
五、术后护理要点
伤口护理:每日消毒造瘘口,观察红肿渗液,保持干燥。
科学喂养:术后6小时试喂温水,逐步过渡到营养液;推注速度宜慢,防止腹泻。
管道维护:具体的更换时间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诊断结果来决定。患者平时注意妥善固定造瘘管,避免过度牵拉造瘘管,引起脱落。
六、常见疑问解答
- Q1:造瘘管会影响正常生活吗?
答:管道隐蔽,穿衣不受限,淋浴时覆盖防水贴膜即可。
- Q2:能经口吃饭吗?
答:若病情允许,可小口尝试,但以管饲为主保证营养。
- Q3:费用高吗?医保能报销吗?
答:大部分地区纳入医保,自费部分约千元左右。
内镜下胃造瘘术通过“胃镜引导+体外牵引”技术,为患者建立安全营养通道。胃造瘘术不是生命的妥协,而是为了更有尊严地前行。如果您或家人正面临进食难题,可咨询南海区人民医院内镜中心团队,让现代微创技术为生命续航。
供稿 内镜中心晏芳
审稿 沈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