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心理科

保健常识

走出“心理枷锁”的勇气之书 —— 精神心理科推荐《被讨厌的勇气》

作者:叶乐婷 文员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19日 点击数:
摘要: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  

在精神心理科门诊中,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困惑:  

-我总担心别人讨厌我,活得小心翼翼…… 

-“原生家庭的阴影让我无法自信,怎么办?”  

- 为什么越努力迎合他人,内心越疲惫?”  

 

    如果你也曾被这些“心灵枷锁”困住,《被讨厌的勇气》或许能为你打开一扇窗。 这本由日本哲学家岸见一郎与作家古贺史健合著的心理学畅销书,以对话体形式深入浅出地诠释了阿德勒心理学的核心思想,被誉为“现代人的心灵解药”。我院精神心理科将其列为患者自我成长推荐读物,助力更多人走出情绪内耗,找回生命主动权。


 书籍核心观点:用“勇气”重塑心理能量

1.挣脱过去的牢笼:目的论 vs 原因论  

  - 传统心理学常关注“过去如何导致现在的痛苦”,但阿德勒提出“目的论”:你的现状不是由过去决定,而是为满足某种“目的”主动选择的结果。  

  - 临床启发:在抑郁症治疗中,许多患者习惯用童年创伤解释当下的无力感。本书引导我们聚焦“此刻我能做什么”,而非沉溺于“为什么我变成这样”,这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当下干预”理念高度契合。  

 

2. 课题分离:人际关系痛苦的解药

  - “别人的评价是他的课题,我的课题是做好自己”。书中用“课题分离”理论破解讨好型人格困境,减少因过度在意他人而引发的焦虑。  

  - 临床案例:一位社交恐惧症患者在心理咨询中实践“课题分离”,逐步从“我必须被所有人喜欢”的执念中解脱,社交焦虑显著缓解。  

 

3.共同体感觉:从“自我中心”到“价值联结”  

  - 阿德勒认为,幸福感源于对共同体的贡献感。书中鼓励人们“在不被讨厌时勇敢做自己,在感到孤独时主动建立联结”。  

  - 科室实践:我科团体治疗中常融入这一理念,帮助患者通过互助重新感知自我价值,打破“我不值得被爱”的负性核心信念。  


这本书适合谁读? 

✅ 长期情绪内耗者:总在自我怀疑、过度反思中消耗能量  

✅ 人际关系敏感者:害怕冲突、过度讨好、社交疲惫  

✅ 原生家庭创伤者:对父母耿耿于怀,难以走出“受害者心态”  

✅ 寻求成长突破者:想活出自我却困于现实压力  

 

延伸支持 

若阅读后仍被以下问题困扰,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1、持续情绪低落、自我否定超过2周  

2、人际冲突严重影响工作、家庭  

3、出现躯体化症状(如失眠、心悸)  


202504191513353543.Jpeg


录入:精神心理科通讯员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