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2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李波主任团队、超声科的宋势波副主任、 麻醉科莫平副主任、介入室陈琼茂技师、陈伟强副主任、ICU张宗绵主任、心脏外科邱风主任、心内科杨泽福副主任、杨玲主任医师和王琦副主任医师及介入室护理团队一起成功为一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完成TAVR手术,在医院多学科协同合作下,解决困扰患者多年的瓣膜疾病,手术取得圆满成功,为患者放下“心头大石“。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不仅解除了多年顽疾,同时为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改善,让周边地区的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病况概述&术前评估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女性,61岁
主诉:气促头晕1天
现病史:患者于1天个前开始出现气促头晕不适,气促多于活动后明显,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伴头晕,无意识不清,无天旋地转,无肢体无力,无心悸,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当时未予重视。现因症状反复发作来我院就诊,为进一步治疗收住我科。起病以来,患者精神、胃纳、睡眠好,大小便正常,近来体重无明显下降。
既往史:2022-3于我科住院诊断:1.主动脉瓣狭窄;2.慢性心力衰竭;3.心功能Ⅲ级;4、2型糖尿病;5.肾功能不全;6.中度贫血。治疗后好转出院。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预防接种史不详。否认法物过中。
术前检查
超声提示:
瓣口最高流速:4.96m/s,mPG:59 mmHg,估测主动脉瓣面积(VTI法):0.29EF:65%主动脉瓣钙化: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室间隔、左室壁增厚左房稍大二尖瓣轻度返流
左室充盈功能减弱声像
术前血压:
CT报告提示:
Annulus:21.2mm,LVOT:21.7mm
Sinus:20.4~30.1mm,STJ:22.8mm
Asc.Ao:30.2mm,心脏角度:38°
钙化积分:218
LCA:13.8mm,RCA:13.9mm
心肌增厚,心室偏小
整体入路情况尚可
手术策略
主动脉根部:
TYPE0型二叶瓣,瓣叶增厚,轻度钙化,左冠开口高度约13.8mm,右冠开口高度约13.9mm,法式窦结构尚可,STJ高度约 19mm、直径约22.8mm,升主动脉未见明显扩张,心脏角度不大,左室大小尚可,心肌增厚,直视瓣口角度:LAO 37°,CRA 19°,至视瓣口角度(部分回调):LAO 30° ,CRA 14°。
入路情况:
主动脉弓部走行较平缓,弓顶部可见钙化斑块,术中操作轻柔,主动脉弓部三根毛开口处可见钙化斑块、未见明显狭窄征象、左右 侧颈动脉均起自主动脉弓部,右锁骨下动脉开口于主动脉弓部,主动脉弓降部形态不规则,内壁不光滑、增厚,可见小憩室,考虑 溃疡可能,主动脉弓部局部内径偏窄,考虑主动脉缩窄可能,建议结合临床。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走行 较平直,可见少许钙化斑块,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走形稍迂曲,右侧髂动脉可见少许钙化斑块,管腔未见明显狭窄,综合考虑,推荐右 侧股动脉做为主入路。右侧股动脉穿刺水平管腔直径约为8.6mm,右侧股动脉分叉约在股骨头下方。
制定策略
经李波主任团队分析严判,拟右股动脉作为主入路,选用18mm球囊进行预扩,优选L23号VenusA-Valve瓣膜,采用VenusA-Plus输送系统进一步确保瓣膜的精准释放,瓣膜释放后结合超声及造影情况,决定是否后扩。
术中影像
主动脉根部造影,冠脉灌注情况良好,瓣叶活动情况良好,返流少
直头导丝跨瓣,瓣口面积0.29
18mm球囊预扩,瓣口扩开,返流情况不明显
VenusA23号瓣膜高位定位释放
瓣膜释放过程,瓣膜形态良好,冠脉显影
术后血压
专家简介
李波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心血管内科主任兼心内一区主任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擅长复杂冠脉支架术、大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术,结构性心脏病的封堵术治疗等。对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等均有很高造诣。
心血管内科一区医生门诊安排
| 星期一 | 星期二 | 星期三 | 星期四 | 星期五 | 星期六 |
上午 | 李波 | 杨泽福 | 杨泽福 | 李波 | 杨泽福 | 轮 |
杨玲 |
| 严国森 | 杨玲 | 杨玲 | ||
下午 | 肖源 | 王琦 | 谭广毅 | 谭广毅 | 肖源 | 轮 |
王琦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