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门诊会碰有的家长会问:“孩子总是用手去淘耳朵,总是哭闹,喊叫反应迟钝”;或者说“孩子反复说耳朵闷、响,像有东西堵住一样,看电视调到很大声,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警惕,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追问病史,小朋友一般最近有鼻塞、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那么今天的主要问题就来了:什么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为什么孩子容易得中耳炎?如何判断孩子是否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孩子得了分泌性中耳炎应该怎么办?
莫慌,今天南医一一为你解答。
一、什么是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儿童,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二、为什么孩子容易得分泌性中耳炎?
这和以下两个因素有关,一方面,我们的鼻子和耳朵通过咽鼓管相通,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粗、短,走向比较平直,和水平方向的夹角较小,形态和功能与成人的咽鼓管有明显的差异。
另一方面,鼻窦炎、腺样体肥大也是学龄前儿童高发疾病。肥大的腺样体和鼻窦炎的发作也会引起咽鼓管功能的障碍,导致中耳积液。
三、分泌性中耳炎有什么症状?
1、听力下降: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轻到中度的听力下降,这部分孩子会表现为旁人小声说话听不清,反应迟钝。
2、耳痛
患儿的耳部可能有轻微的疼痛症状出现。一般这种疼痛不会太明显,很多儿童的自述能力差,无法清楚表达耳部的不适,导致分泌性中耳炎继续发展。
3、耳鸣
在没有外界声源刺激或者电刺激下,患儿主观上可以感觉到颅内、耳内等有异常的声音出现。在体位改变的过程中,可以感觉到耳部有水声出现。
4、耳部闷胀感
患儿耳部有明显的闷胀感出现,甚至伴随着鼻塞感。
四、检查
通过耳内镜检查,可以看到鼓膜轻度充血,鼓膜内陷伴鼓室积液;如液体未完全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听力学检查:纯音测听提示传导性聋。声导抗鼓室压图为平坦型(B型)或负压型(C型)。
五、如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药物治疗:
1、上呼吸道感染的对症治疗,如抗生素止咳祛痰;
2、积极控制鼻腔鼻炎的炎症,如鼻喷激素、粘液促排剂。
3、急性期可适量用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1、年龄较大患儿配合好可行内镜下鼓膜穿刺抽液。
2、门诊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可行鼓膜置管术。
3、积极治疗鼻部或鼻咽部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息肉摘除术等。
4、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六、如何预防?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防止感冒、鼻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发觉儿童对声音反应迟钝或对音量要求过大时应早到医院检查。10岁以下的儿童要定期进行听力筛查。
3、当孩子感冒鼻塞时,应及早治疗,使用正确擤鼻涕方法。
4、平时鼻音较重的儿童及睡眠打鼾的儿童应到医院检查鼻咽部腺样体的情况。
七、总结
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会损害儿童的听力,最终影响患儿的言语发育和学习,因此要重视分泌性中耳炎,力争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时发现和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你我有责,让孩子们好好“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