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温馨的图片中您是否有发现隐匿的危险呢?
近来,急诊来了一个着急忙慌的妈妈抱着一个约4岁的小孩,喊着:“医生,医生,你快看看,我孩子左手怎么动不了,一碰就痛,刚才还好好的,我就是拉着他的手上台阶,一下就变成在这样了”,经过检查,发现是小朋友的左手发生了桡骨半脱位,为小朋友做了早期复位,后续也得到了康复。但小朋友妈妈也很疑惑,怎么拉个手,娃的手就脱臼了呢?所以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桡骨小头半脱位吧。
桡骨小头半脱位又称牵拉肘、保姆肘,多因手腕或者前臂突然受到外力牵拉后,桡骨小头从环状韧带脱出,导致环状韧带嵌顿于桡骨关节间隙,当外力消失后,桡骨小头不能回到正常解剖结构,且向外侧移位所引起的疾病。常见于2-5岁儿童,因为5岁以下小儿桡骨头发育不全,桡骨头颈直径相当,环状韧带只是一片薄弱的纤维膜,松弛,容易造成脱位。因此当父母拉小孩上街,遇有台阶时父母的手突然提起小孩的手,或用强制的手段帮小儿穿上衣服时,大的牵拉力会造成桡骨头头半脱位。
桡骨小头半脱位有哪些表现
1、患儿哭闹,拒绝使用患肢,肘部呈轻度屈曲位,而前臂呈旋前状。
2、患儿不敢上举、旋转患肢。当被动活动肘关节时,因剧烈疼痛而哭闹。
3、桡骨头部外侧有压痛。
如果小朋友出现了以上症状时,请家长们一定不要慌张,盲目的强行去动小朋友的手臂。及时于骨科门诊就诊,早期手法复位,可防止局部水肿后造成复位困难,也可避免后续多次发生脱位,出现习惯性桡骨小头半脱位。
家长如何预防桡骨小头半脱位?
ü 平时牵拉(提)小儿手部时,应同时牵拉衣袖。
ü 防止小儿跌扑,小孩不慎摔倒扶起时,尽量扶住孩子的身体。
ü 成人与小儿嬉闹时应注意方法,不能单牵(提)手。
ü 避免反复脱位,形成习惯性。
ü 穿衣服时应避免手部旋前位牵拉,应和衣袖同时拉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