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淋巴水肿?
由于乳癌改良根治术中腋窝淋巴结切除导致的淋巴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滞留所引起的组织水肿、慢性炎症和组织纤维化及脂肪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改变。
二、术后淋巴水肿发生概率有多大?
淋巴水肿是乳腺癌治疗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可达13%-65%。据统计,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是较常见的继发性水肿,其发生率可高达 20%-50%。近几年,为了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开展了前哨淋巴结活检,但术后淋巴水肿的发病率仍高达6%-10%。淋巴水肿的发病时间一般是术后3个月至3年,术后18个月达到高峰,而术后3年的发生率可达77%,之后每年发生率会呈小幅度增加。
三、 淋巴水肿发病机制
淋巴管系统是一个单向的回流管道,可以协助静脉将体液回送入循环系统。淋巴水肿的病理生理学变化涉及一系列连续而复杂的过程,包括脂肪沉积、淋巴管纤维化和炎症细胞浸润。
四、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1.手术切口类型
2.术后并发症(包括延迟愈合、感染、积液等)
3. 腋窝淋巴结清除
4.术后的辅助放疗
5. 疾病因素(肿瘤的位置和分期、局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个数)
6. 患者自身因素(年龄、体重指数、手术侧主利手的因素、高血压疾病史、患肢功能锻炼情况、患肢使用的频率和强度、患肢的感染和损伤)
六、 预防措施
避免患侧肢体被划伤、割伤、烧伤,避免肢体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避免肢体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下,避免高负荷的剧烈活动,不要过度疲劳、长时间的保持某一活动姿势、睡觉时身体压迫患侧肢体,避免长时间航空旅行,避免BMI超过正常值,航空旅行时穿戴压力服,积极的适度锻炼,预防性压力波治疗,预防性手法淋巴引流等。
佩戴弹力袖套
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1、应在术后早期开始渐进式患肢功能锻炼。
2、术后 2~4周患肢应避免负重超过0.5kg,4周后应避免负重超过 2.5kg。
3、患肢宜避免剧烈重复用力的离心性动作,如球类运动、擦洗、推拉、甩手。
4、应进行深呼吸锻炼及全身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伤口愈合后可进行游泳,避免过度疲劳。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1、应保持体重指数在30kg/m 以下,限制钠盐摄入,多进食优质蛋白。
2、应保持患侧手臂血液循环通畅,避免穿着过紧的衣物、使用带钢托的乳罩、戴过紧首饰、患侧卧位等。
3、应经常活动患侧手臂,避免患肢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或下垂,特别是长途旅行、乘坐飞机或处于高原地区时,活动时可穿戴弹力袖套。
4、应避免过冷刺激、桑拿或长时间热浴,温度应低于41℃,淋浴或擦洗碗碟时应保持水温恒定。
“淋”危不惧,“肿”有办法
七、积极治疗
1、预防为主,避免发生淋巴水肿的诱因。
2、发生淋巴水肿后越早治疗越好。
3、淋巴水肿的治疗周期长,需要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要坚持终身自我维护。
4、功能锻炼至关重要,但要注意只有压力治疗的情况下才能实施功能锻炼,每天累计锻炼时间需达到至少1小时。
5、治疗周期根据患者的水肿严重程度及淋巴系统功能情况而定。
6、维持期需坚持定期复查,防止复发,一旦复发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7、术后终生监测管理淋巴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