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注意事项大全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0月01日 浏览次数:

拔牙是口腔外科最常见的治疗技术。因拔牙可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引起出血、肿胀、疼痛等反应,也可导致血压、提问、脉搏的波动,所以必须慎重对待。对心血管病、血液病患者尤应注意,否则会带来严重后果,下面我们来科普一下拔牙前后的之一事项及禁忌症吧:

一、拔牙前的准备

1.女性最好不要赶在生理期拔牙,出血会多一些,感染的机会也会多一些。

2.春秋感冒高发的时候,抵抗力差,拔牙后可能会有轻微发烧应尽量避免。拔牙是上午拔还是下午拔?

3.如果难度较大的牙齿,建议上午拔,上午患者的体力精力都好。拔牙后观察时间也充足。

4.如果预料拔牙的难度比较大或者要拔牙的牙齿曾有过发炎(肿、痛、溢脓)或者对痛觉比较敏感(怕痛),可以提前告知,医师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心理或生理(药物辅助)阻断措施。

5.在拔牙前,可先补充一点能量,切不可空腹,空腹拔牙易出现晕厥现象。也不宜吃太饱、太油腻的食物,适当的饮水。吃太少抵抗力弱,吃太多、太油腻会在拔牙的过程中引起恶心、呕吐,容易造成误吸或感染。

6.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血糖血压控制稳定后拔牙,如有服用抗凝药物的,应带有药物名字供医生判断是否有影响或咨询心血管科医生此次拔牙是否需要停药。

二、拔牙后注意事项

1.首先,最关键的是拔牙以后要平静心情,仔细听医生的医嘱。

2.2小时内不要吃东西、喝水,当天进食软食(粉、面)、流食(粥),以温凉为宜,不吃过硬、过热的食物,尽量用另一侧咀嚼。

3.拔牙术后,棉球可不必更换,咬紧40-50分钟后吐出,尽量不超过1小时。可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

4.拔牙术后24小时内不能漱口、刷牙,不要用舌头舔吸伤口或反复吐出唾液,过多的震动伤口,会破坏血凝块,引起出血。

5.术后1-2天尽量少说话,术后24小时内,唾液中混有少量淡红色血水,是正常现象。若伤口有大量鲜血或血块流出,应立即到医院止血。

6.术区脸部有时会出现瘀斑,会逐渐消退,肿胀可能引起张口困难及吞咽困难,此属暂时现象,进食流质食物并加强口腔卫生。

7.如伤口有缝合线,在手术后5-7天回院复诊拆线。

8.一般拔牙可不用口服常规抗菌素,如果拔智齿或创伤大的牙齿,医生会根据实际情况酌情使用药物控制。

9.除了第三磨牙(智齿)与多生牙,一般成人拔牙后1.5~3个月左右应复诊进行镶牙,以避免邻牙及对合牙移位、倾斜、伸长。

三、拔牙的禁忌症

1.心脏病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梗或者心绞痛反复发作,此类患者明令禁止拔牙。

2.急性炎症期,如急性白血病、急性肝炎等此类患者要注意,也是不能拔牙的。

3.空腹血糖过高,如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超过8.88mmol/L,此类患者应首先控制血糖,平稳后才能进行拔牙手术。

4.高血压患者,血压超过180/110mmHg应考虑先控制血压才能进行拔牙手术。

5.孕妇如果前3个月拔牙,容易引起流产,如果后3个月拔牙,相对容易流产,4、5、6个月相对要稳定安全一点,但也要根据患者自身条件问题再考虑是否适合拔牙。

6.女性月经期间有代偿性出血问题、体质下降,建议延缓拔牙。

7.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类似于阿司匹林、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此类患者如果进行拔牙,应该术前咨询心内科医生如需停药5-7天是否对病情有影响。

8.肝、肾功能疾病患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由于肝功能不好,使参与凝血过程的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的含量减少,有出血倾向,拔牙后的创口会出血不止。

9.甲亢,此类患者可因感染,手术,焦虑引起甲状腺危象,重者可引起衰竭甚至死亡,故不宜贸然拔牙。如必须拔牙时应做详细检查。10.位于恶性肿瘤区域内的牙齿禁忌单独拔牙,放射治疗区内的牙齿,严禁在放射治疗期间拔牙,应在放射治疗结束后三年后拔牙,以避免放射性骨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