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知多点---室性早搏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11月12日 浏览次数:

室性早搏,又称为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早搏,是心脏电生理活动异常的一种表现,属于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它是指在心脏的两个正常搏动之间出现了一个提前的、异常的搏动,通常起源于心室。室性早搏可能单独出现,也可能频繁发生,严重时可能影响心脏功能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病因

室性早搏的病因多种多样,可以是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常见的病因包括:

1.心脏疾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疾病是室性早搏的主要病因。

2.电解质失衡:如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

3.药物副作用: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抗抑郁药等可能诱发室性早搏。

4.压力和情绪因素: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紧张等情绪因素也可能导致室性早搏。

5.生活习惯:如吸烟、过量饮酒、咖啡因摄入过多等。

6.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分泌疾病。

7.其他疾病:如肺栓塞、感染、贫血等。


症状

室性早搏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无任何不适,而有的患者则可能表现出以下症状:

1.心悸:感觉心脏跳动异常或有“漏跳”、“停跳”的感觉。

2.胸闷:胸部有压迫感或不适感。

3.头晕: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导致的脑部供血不足。

4.乏力: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导致全身供血不足。

5.晕厥:在严重的情况下,室性早搏可能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


检查

室性早搏的诊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检查方法:

1.心电图(ECG):是诊断室性早搏最直接、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心电图可以观察到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以及随后可能出现的代偿间期。

2.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可以连续记录24小时或更长时间的心电活动,有助于

202411121601375317.Jpeg

捕捉到偶发的室性早搏。

3.运动心电图:通过运动负荷测试来观察心脏在负荷状态下的反应。

4.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排除其他心脏疾病。

5.血液检查:检查电解质水平和甲状腺功能等,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治疗

室性早搏的治疗取决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潜在病因。治疗原则包括:

1.病因治疗:针对引起室性早搏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控制冠心病、纠正电解质失衡等。

2.药物治疗:对于症状明显或有心脏疾病背景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钠通道阻滞剂等。

3.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减少咖啡因摄入、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减轻压力等。

4.射频消融术:对于药物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射频消融术。

5.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对于有高风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患者,可能需要植入ICD进行预防性治疗。


结语

室性早搏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对生命构成直接威胁,但其症状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症状、预防严重并发症至关重要。因此,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撰稿人:杨伟烙

日期:202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