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主食会得糖尿病吗?科学解读碳水化合物的真相

来源: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4日 浏览次数:

近年来,低碳水饮食风靡一时,但“少吃主食就能防糖尿病”真的靠谱吗?最新研究揭示:碳水摄入并非越少越好!盲目断碳或过量摄入,都可能悄悄偷走你的健康寿命。根据全球权威指南与最新研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需遵循“质量优先、总量合理”的原则,教你找到碳水摄入的“理想区间”。


一、碳水摄入的“U型曲线”——太少或太多都危险

- 过低风险:当碳水供能占比<49%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脂肪代谢紊乱,可能诱发糖尿病。

- 过高风险:碳水供能>56%时,血糖波动加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风险飙升。

理想区间:

- 49%-56%:碳水供能占比在此区间时,可降低糖尿病风险并延长寿命。

- 53.7%:中南大学研究发现,当碳水供能占比达53.7%时,血清Klotho(长寿因子)水平最高,衰老速度最慢。

- 碳水供能占比50%-65%,与抗衰老、延长寿命相关。


二、碳水质量>数量!选对食物才是关键

新研究发现,碳水质量影响我们的生物年龄!关键不在碳水摄入总量,而在于碳水与纤维的比例,碳水/纤维数值最低的人,比实际年龄年轻0.38-1.33岁,比数值最高的人年轻1.19-1.20岁。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3年更新)建议2岁及以上人群碳水应主要来自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成人每日至少摄入400克蔬菜和水果,25克天然膳食纤维(从食物中获取)[]。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具有高膳食纤维、低热量、消化较慢的特点,可以帮助人们控制血糖、增加饱腹感、减轻体重、避免肥胖。相比之下,精制的谷物消化比较快,食用后可使血糖水平迅速升高。

1. 高质量碳水推荐

- 全谷物(糙米、燕麦、荞麦):富含膳食纤维,延缓血糖上升。

- 非淀粉类蔬菜(西兰花、菠菜):低糖高纤维,保护胰岛功能。

- 豆类(红豆、鹰嘴豆):兼具蛋白质和纤维,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项目

与健康的关系

证据来源

可信等级

全谷物

增加摄入可降低全因死亡发生风险

8篇系统评价

B

增加摄入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

16篇系统评价,1项队列研究,1项病例对照研究

B

增加摄入可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7项系统评价,1项队列研究,1项横断面研究

B

增加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

5篇系统评价,2项队列研究

B

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延缓体重增长

7篇系统评价,3项横断面研究

B

燕麦

增加燕麦摄入可具有改善血脂异常的作用

4篇系统评价,13项随机对照研究,3项交叉对照研究,2项自身前后对照研究

B

全谷物、蔬、菜水果与健康关系的证据分析

2.低质量碳水慎选

- 精制谷物(白米、白面):快速升糖,增加代谢负担。

- 添加糖(含糖饮料、甜点):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诱发胰岛素抵抗。

3.特殊人群调整

- 糖尿病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碳水质量,而非完全戒断。

- 减重人群:建议用全谷物/薯类替代部分精制主食,控制总热量。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应该以均衡和适量为原则。过量的碳水化合物摄入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和慢性疾病的风险增加,而摄入过少也可能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合理的碳水化合物摄入是维持健康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