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法可分为顺呼吸和逆呼吸两种,顺呼吸即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在感觉舒服的前提下,尽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气时再将肌肉收缩。逆呼吸与顺呼吸相反,即吸气时轻轻收缩腹肌,呼气时再将它放松。
作用:
① 扩大肺活量,改善心肺功能。②减少肺部感染,尤其是降低患肺炎的可能。③可以改善腹部脏器的功能,增强脾胃功能,通过降腹压而降血压,还可以疏利肝胆,促进胆汁分泌。④促消化:腹式呼吸具有促进肠胃消化能力的作用,腹式呼吸改变了腹腔压力,增强肠道的蠕动以及消化道的血液循环,从而实现促进体内毒素排出、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体位:
取卧位,两肩下垂,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或舒适的冥想坐姿,放松全身。
方式:
双手分别放前胸和上腹部,将一只手放在腹部,让身体完全处于放松状态。用鼻子吸气、嘴巴呼气,呼吸缓慢,吸气时间持续3、4秒,感觉腹部慢慢鼓起来,然后,屏住呼吸2秒,再用嘴巴缓慢呼气,感受腹内的气体随着呼吸道缓慢排出体外(像是正在泄气的气球),这个呼气的过程约3~4秒。在吸气和呼气的时候都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频率:
每组重复8~10次,每天可锻炼2~4次。
图源:百度图片
缩唇呼吸
在嘴唇半闭(缩唇)时呼气,类似于吹口哨的嘴型。这个方法可在气管支气管内产生压力差,防止细支气管由于失去放射牵引和胸内高压引起的塌陷。该方法包括小量吸气,长时缩唇呼气。一旦掌握,由于避免了气道塌陷而帮助控制呼气。在静息时学会本法后,也可在运动和惊恐时应用。
作用:
能够有效的延长机体吐气的过程,进而达到降低呼吸频率的效果;同时还可以增加吸入新鲜空气的量,有效的改善机体缺氧的现象以及降低体内潴留的二氧化碳的量;其次缩唇呼吸对胸部的肌肉有一定的锻炼作用,以利于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
体位:
取半卧位或坐位。
方法:
闭嘴用鼻深吸气,默数1、2,屏气2~3s呼气,在呼气收腹,把嘴唇缩成吹口哨的形状(或鱼嘴状),然后一点点把气呼出来。吸气时用鼻子,呼气时将口收拢为吹口哨状,慢慢呼气;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例以1:2进行,以慢慢达到1:4为目标。
频率:
7~8次/min,10~20min/轮,2~4轮/天。
图源:百度图片
腹式缩唇呼吸
通过提高支气管内压,并利用腹肌运动,以提高通气量,减少耗氧量,减轻呼吸困难,最终达到提高运动耐力的呼吸训练方式。
作用:
改善肺泡有效通气量,调节通气/血流比率。
体位:
舒适站立或坐卧位。
方式:
双手分别放于腹部和胸部,用鼻进行深呼吸,吸气时腹部的手抬高,屏气2~3s,呈缩唇状呼气。呼吸频率一般为8~12次/min,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
频率:
开始时2轮/d,5~10min/轮。之后可缓慢过渡为每天3轮,每轮持续15~20min
图源:百度图片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
它是一组特定的呼吸练习方法,属于呼吸训练中气道廓清技术的一种常用方法,旨在去除支气管中多余的分泌物。
(1) 呼吸控制(BC)——作用是放松紧张的呼吸肌,避免气道痉挛。
方法:帮助患者进行轻柔的潮气量呼吸,治疗师把手放于患者腹部,引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
(2)胸廓扩张运动(TEE)——作用是松动分泌物,充分扩张胸廓和肺脏,改善呼吸肌力量
方法:治疗师手放置在患者胸廓两侧,引导患者吸气时尽量扩张胸廓,保持三到五秒钟,再做缩唇呼吸,慢慢把气体呼出。
(3)用力呼气技术(FET)——作用是扩张塌陷的气道,增加有阻塞但未闭合气道的气流,移动并清除分泌物。
方法:包含了1-2个用力呼气“HUFF”,随后进行呼吸控制一段时间,再开始下一次。先低肺容积位呵气,移除外周分泌物,再高肺容积位呵气,排出分泌物。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步骤:
1、呼吸控制-正常潮气量的腹式呼吸,三到四次放松呼吸肌。
2、三到四次胸廓扩张练习:在肺活量内做深吸气,然后屏气三到五秒,最后放松呼气。
3、呼吸控制
4、三到四次胸廓扩张练习
5、呼吸控制
6、用力呼气技术:中到低肺容积1-2次呵气,腹部肌肉收缩,增大呵气流速和流量
7、呼吸控制
频率:
根据患者情况每小时完成2~4个循环。
图源:百度图片
进行呼吸功能训练的目的和意义在于增强肺功能,提高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尤其是针对病理性肺部疾病患者,可使患者逐渐恢复呼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例如对于患有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患者,通过呼吸功能锻炼,可提高肺功能,减少肺内的残气量,增加通气量和换气量,提高肺活量,还能够减轻喘息、胸闷气短的症状并减少症状发生频率,增强肺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