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南医新闻
“山海”有情 “江海”同心
“山海”有情 “江海”同心
——党建引领下的南医健康帮扶路
物华天宝,造化神工成毓秀;人杰地灵,苗疆侗域绍人文。
2021年8月30日,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叶纯坤带领区内多家医院领导干部及医疗卫生骨干抵达贵州省黔东南州开展东西部医疗卫生协作对接调研工作,正式拉开南海区和黔东南州对口县市卫生健康系统多方位协作的序幕。
我院党委书记巫祖强,也带领着我院的党员骨干─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晓槟及儿科主治医师冯广荣,再次踏上党建引领下的健康帮扶路。
凉山—南海:无法割舍的“山海”情
2016年8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安排部署,佛山市接棒对口扶贫协作四川省凉山州。次年,在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精心安排下,我院负责对凉山州喜德县人民医院开展整体对口帮扶。医院党委高度重视,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遗余力推动帮扶工作。
巫祖强书记、关紫云院长带领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多次实地调研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历史、现状和规划,制定个性化对口帮扶计划,从医院管理到临床业务,开展“志智双扶”精准帮扶和医院改革。派出以党员干部为核心、党员医生为中坚的专家团队共6批13人次实施健康帮扶。
其中,医院党委委员、医务部主任、骨科主任医师孙辉在挂职喜德县人民医院副院长期间,全面统筹喜德县人民医院的对口帮扶工作,不断推动现代化医院管理制度的落实、推进人事管理、绩效分配、后勤社会化管理等一系列改革,不断强化党建引领,以实际行动践行南医健康帮扶的初心使命。
近4年来,帮扶团队共诊疗病人4.4万人次,手术1306例,培训人员4332人次,教学查房1459次。临床带教1.2万余人次,开展讲座1400余次,带徒弟38人次。参与健康扶贫巡回医疗服务18次,行程覆盖了全县23个乡镇,派发常规药品、健康扶贫物资等4000套。
我院投入31.8万助力喜德县人民医院实施绩效改革,使医院突破了瓶颈,激发了自身动力,控制运营成本,促进学科团队建设,实现医院战略目标的落地,深得院内职工的拥护。医院消化内科、妇产科、泌尿外科因学科建设成效明显,2020年被评为州级重点专科,健康扶贫工作成绩斐然。
如今,凉山州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喜德县人民医院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院最后一批帮扶人员也即将告别凉山回归南海。但是,正如孙辉所言,“一次帮扶行,一世山海情”。这份凉山与南海之间的“山海”情,注定无法割舍。
榕江—南海:东西协作的“江海”心
随着南海开往榕江高铁的飞驰电掣,随着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历史性跨越,党建引领下的南医健康帮扶战略也悄然发生变化。
为推进东西部卫生健康协作,推动全面乡村振兴,今年,佛山市共派出31名医疗队队员分赴黔东南州1市15县的医疗卫生单位开展为期1年的业务帮扶,按照当地专业需求,精准对接医院和科室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精准帮扶当地群众解决健康问题,全面揭开佛山市和黔东南州两地卫生健康系统全方位协作的序幕。作为南海区医疗技术龙头,我院理所当然承担起帮扶的重任。
“三甲复审、新院区搬迁、疫情防控……医院正面临着多项重要的攻坚任务,派什么人去合适呢?”当接到上级安排的对口帮扶黔东南州榕江县人民医院的任务时,巫祖强书记陷入深深的思考当中。
第二天,巫祖强书记召开党委会议,就帮扶榕江县人民医院进行研究部署,并确定了选人的方向。
首先,带队的必须是政治过硬、敢于担当的党员骨干,以便更好地践行党建引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二,选派的必须是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医疗骨干,这样才能更好地巩固之前的帮扶成果,推进技术振兴。第三,必须是积极肯干、学习能力强的青年骨干,这样才能实现“融帮扶于学习,转帮扶为协作”的目标,实现双方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最终,医院党委经过慎重考虑、充分考察,确定胃肠外科的张晓槟副主任医师及儿科的冯广荣主治医师作为帮扶专家,对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人民医院开展为期一年的帮扶。
2021年9月1日,巫祖强书记代表我院与榕江县人民医院签订《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与榕江县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协议》。签约仪式上,佛山市南海区卫生健康局副局长叶纯坤表示,希望南海、榕江两地加强沟通,优化协作模式,努力开创优势互补、长期合作、实现共赢的新局面,携手共同谱写东西部医疗协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如今,张晓槟、冯广荣两位医生,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带着“东西协作、共同发展”的拳拳之心,在苗疆侗域上,奉献自己的一份青春力量。
(院党委党史学习教育办 张奕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