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常识
亲吻病是什么病毒引起?从亲吻病到EB病毒
城市车水马龙,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始,都一定是或温柔或霸道的吻。小王在酒吧也有个浪漫的邂逅,一个深情的吻后,她就开始咽痛,发热。
然而这并不是感冒,去医院后,淋巴结活检,病理科最后给出的诊断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有个浪漫的名字—-亲吻病。
何谓亲吻病?这种林黛玉般浪漫又忧伤的病,罪魁祸首就是EB病毒。
自从60年前 Epstein、Achong和barr从Burkitt淋巴瘤组织中培养细胞的电镜下发现EB病毒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EBV是最成功的病毒之一,它感染超过90%的人,并在人的一生中潜伏感染。
EB病毒在口咽部的B细胞中复制,然后静待有缘人。
人类通过接触口腔唾液就感染了EB病毒。
婴儿和儿童的大多数EBV感染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而青少年和成人的感染经常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50%以上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表现为发热、淋巴结病和咽炎三联征;脾肿大发生率为35%--50%,肝肿大发生率为45%-70%。较不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心肌炎、肝炎、生殖器溃疡、脾破裂、皮疹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格林-巴罗综合征、脑炎和脑膜炎。
这些症状会在几周或几个月后消失,康复的患者(或无症状感染的儿童)会终生携带病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唾液中释放出高度可变的传染性病毒。
EBV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它被证实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口腔毛状白斑,T细胞淋巴瘤和霍奇金病等等疾病有关。
遗憾的是,暂时还没研发出针对EB病毒的疫苗,而EB病毒在普通人中知名度远不及HPV,虽然大部分人感染后并无症状,但如果发病,其危害却不容小觑,鉴于EB病毒传染性之高,对于多种疾病关系又如此密切,现在本院的体检项目也增加了EB病毒的检测。
如果有相关疾病的标本送到病理科,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异常,病理科都会加做一个对于EB病毒的原位杂交EBER检查,例如鼻咽、淋巴结、胃肠黏膜等活检标本。
我们可以看到,感染了EB病毒的细胞染成黑褐色。
参考文献:《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Do Epstein–Barr Virus Mutations and Natural Genome Sequence Variations Contribute to Disease?》《指南共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