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常识
高血压反反复复,高到“爆表”,一查竟是......
血压高不是什么好事
南海的李先生
就经常反反复复高血压
“我有吃降压药,也去看过医生
怎么高血压还是治不好?”
到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一查
肾,出事了
高血压反反复复,甚至“爆表”!
原因竟是患癌了
近日,45岁的李先生被反复无常的高血压折腾得心力交瘁。那血压计上的数值如脱缰野马,最高竟飙至225/130mmHg,心率92次/分。
要知道,最严重的3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80mmHg,会危及心脏、脑血管等部位,甚至诱发各个器官衰竭,分分钟没命!李先生的225mmHg,已经是高血压危象。
为了寻得病因,李先生踏上了漫长的求诊之旅。他辗转于各地多家医院,各种检查做了个遍,联合吃了多种降压药,收效甚微。 就在李先生几乎绝望之时,他走进了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泌尿外科一区。
医疗团队高度重视李先生的病情,充分评估、了解病情后,凭借敏锐直觉,觉得这恶性高血压没那么简单,背后定有隐情。
于是,一场全面且细致的检查迅速展开。
医生们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从血液化验到肾脏功能检测,再到各类影像检查,终于揪出了“真凶”—— 肾肿瘤。是肾肿瘤压迫肾动脉,引起的恶性高血压。
明确病因后,泌尿外科一区主任关礼贤立即带领团队,为李先生进行了微创手术,彻底切除了左肾肿瘤,解决了高血压风险。
出院后,李先生降压药也由原来的五种减少为两种,血压控制稳定,困扰了他很久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李先生内心的激动无法言说,对手术效果感到非常满意。
关礼贤主任提醒,如果患上不明原因的高血压,一定不要不当回事,要全面进行检查,深入排查病因!
肾癌,“沉默的杀手”
肾癌是生长在肾脏的恶性肿瘤,医学名肾细胞癌,包含多种亚型,常见的肾透明细胞癌占比约70%。
通常来说,肾癌是非常“沉默寡言”的,人们很难觉察到肾癌的早期症状。这和肾脏的生理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人体有两个肾脏,呈蚕豆状,位于脊柱两侧。每个肾脏由约100万个肾单位构成,每一个肾单位都是一套微小而精密的过滤系统。在肾单位“自我保护”的生理机制下,一些小问题很容易就被掩盖过去,等到了能感知到明显症状,很多时候都已经是中晚期了。
所以,有必要和大家描述一下肾癌的几个时期,可能出现的症状:
l 早期: 多数早期肾癌无症状,多由超声等检查发现。
l 中期: 6%-10%患者可有 腰痛、腹部肿块、血尿 等症状,提示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
l 副瘤综合征: 约30%患者出现,表现为 高血压、肝功异常 等多系统病变症状,由肿瘤分泌物质等引起。
l 转移灶: 可出现 骨痛、骨折、咳嗽、咯血 等症状。
l 晚期: 如果没有进行有效治疗,疾病进展还会出现 消瘦、乏力、食量下降 等恶病质症状。
02
要想早期发现肾癌
一定一定要定期体检!
临床上大多数肾癌患者都是在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中无意发现的。
想要早期发现肾癌,定期检查非常重要。肾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常见项目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磁共振检查(MRI)等。
建议大家:在40岁后应每年做一次肾脏B超检查,做到对肾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这是决定该疾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此外,以下这些肾癌高危人群,尤其需要定期检查:
❗肾癌患者一级亲属应进行遗传咨询或筛查。
❗ 吸烟人群
唯一公认危险因素,可使发病风险增1.23-1.58倍,需戒烟并远离二手烟。
❗ 肥胖人群
风险随体重指数增加而升,BMI>35比<25人群患癌风险提升1.06-2.79倍,腹部肥胖尤需注意。
❗ 高血压人群
高血压及其相关药物使用可使发病风险增加1.3-2.2倍,要积极防治。
❗ 糖尿病人群
对发病有不利影响,发现后需配合医生规律治疗并注意饮食、运动和监测。
❗ 职业暴露人群
长期接触石棉、镉等化学物质可能增加发病风险。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降低肾癌发病风险。
03
患上肾癌,能治吗?
能!
华工附六院(南海医院)泌尿外科一区主任关礼贤表示,目前南医已开展肾癌精准诊疗,通过肾癌MDT综合多学科会诊综合分析各项数据,为不同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治疗方案。
�局限性肾癌,未侵及重要部位及转移,治疗方式有:
l 肾部分切除术 (保留肾及功能,技术允许时优先)
l 根治性肾切除术 (切除整个肾,无法部分切除时用)
l 主动监测 (定期检查,有进展再调整)
l 消融治疗 (创伤小,受肿瘤情况影响)
�局部进展性肾癌,侵犯周边等但未远处转移,治疗方式有:
l 手术 (如根治性切除联合淋巴结清扫等)
l 靶向治疗 (针对靶点用药抑制肿瘤)
l 免疫治疗 (激活免疫系统)
�转移性肾癌,已远处转移,治疗方式有:
l 手术 (孤立转移灶等情况可考虑)
l 靶向治疗
l 免疫治疗
l 化疗 (敏感性低,可作补充)
l 姑息治疗 (缓解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还是老话常谈
出现异常症状及时就医
早发现,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