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

医疗常识

  • 发表时间:2025-04-10乳腺导管原位癌
    今天我们讲一个名字带有癌字,但预后又比较好的病变——乳腺导管原位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是一种非浸润性乳腺病变,如果要举例子的话,它就是一头被栓起来的猛虎。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复习一下乳腺导管的结构:(图源:病例小画册) 每个导管外层都有一层肌上皮细胞包裹,相当于树皮包裹着树心一样。导管里层的细胞癌变后,相当于只是树心发生癌变,树皮是完好的。因为有这层肌上皮包裹,相当于一头猛虎被栓了起来,它们就… [详细]
  • 发表时间:2025-04-10乳腺叶状肿瘤
    乳腺叶状肿瘤,它是一种相对罕见但复杂的乳腺纤维上皮性病变,巧了,上一篇我们知道乳腺纤维腺瘤也是上皮和间质成分双向增生,那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两者的相似之处是,都有上皮的增生。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间质,纤维腺瘤的间质细胞密度低,形态温和。叶状肿瘤的间质细胞密度大,而且细胞异型性大。如果把上皮比作人,间质比作衣服的话,纤维腺瘤穿的衣服朴素整洁,叶状肿瘤穿的衣服花样百出,甚至带着钢钉利刃。叶状肿瘤在… [详细]
  • 发表时间:2025-04-10长了乳腺纤维腺瘤怎么办
    亲戚说她女儿查出了乳腺结节,医生考虑是乳腺纤维腺瘤,她很担心的问我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首先从组织学层面来了解乳腺的结构。(图源:病理小画册) 简而言之,乳腺其实就像一棵树,树的枝干就是导管,树叶就是小叶结构。其余就是纤维间质和脂肪组织。乳腺纤维腺瘤,其实就是终末导管小叶单元的局限性增生,上皮和间质成分双向增生。它占所有乳腺肿块的三分之二,摸起来质硬,可移动,最大可以超过10厘米。… [详细]
  • 发表时间:2024-12-31痣是什么?
    人们会把身上的小黑点称作痣,其实专业点的叫法应该是黑素细胞痣。黑素细胞起源于胚胎的神经脊,不止可以移行到皮肤,还可以移形到脑膜,视网膜等部位。有趣的是,中国成年人平均黑素细胞痣数量的中位数是30颗,而黑素细胞痣的数量是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如果痣的数量超过50个,黑色素瘤风险增加4-5倍。如果痣数量超过100个,风险增加8-10倍。那为什么会长痣?目前研究已知的因素是和肤色有关,肤色浅的人比肤色深的人更容易长痣… [详细]
  • 王大姨的孩子碰倒了开水壶,烫伤了手,很害怕,问我什么情况下会留疤,借此机会简单讲解一下烫伤的病理变化。首先要认识皮肤,简单来说,分三层,表皮层,真皮层,皮下层。表皮层又可细分五层,这里太复杂,普通人只需要知道,最底下的叫基底层,是干细胞层,可以不断分裂补充表皮各种细胞。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基底层就像野草的根,只要根还在,就可以源源不断长出叶子。然后,烫伤是个比较口语的说法,准确来说,热源… [详细]
  • 生活中经常听说过敏,什么海鲜过敏,花生过敏,粉尘过敏,有意思的是,光也能让人过敏,具体是怎么回事呢?首先要了解基础知识:光是一种电磁波,这范围就广了,伽马射线,X射线,可见光,红外线等都属于电磁波。其中可见光大约在380纳米到750纳米之间。没错,我们能见到的光,其实只占了太阳光的其中很小一部分。能引起过敏的,就是其中一种我们看不见的光:紫外线。紫外线分三种:UVC,UVB,UVA,光波范围在100纳米至400纳米,携… [详细]
  • 发表时间:2024-09-30为什么会长子宫肌瘤
    有朋友说自己查出了子宫肌瘤,但对此所知甚少,心情焦虑,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经常听说但又了解不全的疾病。子宫肌瘤,全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最常见但研究不足的疾病之一。高达70%的白人妇女和超过80%的非洲血统妇女患病。我国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在我国,1990年和2016年中国大于或等于15岁的女生子宫肌瘤的患病人数分别为13695567和27169312,患病率分别为2.48%和4.10%。中国女性子宫肌瘤40-54岁年龄段患病数占总量55.… [详细]
  • 心脏是全身唯一不会长肿瘤的器官?经常听到所谓的科普,说心脏从胚胎第四周开始跳动,一直持续到死亡,从不停歇,如果一个人活到70岁,他的心脏跳动次数大约是26亿次,每天就要跳动十万次左右,新陈代谢非常活跃,人们听说最多的是心脏疾病是心脏病,心肌病,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等,所以心脏是不会长肿瘤的。然而今天给大家科普的是一个比较少见的心脏肿瘤--心脏黏液瘤,大家可以在过年聚会的时候可以拿出来科普一下亲朋好友。恰… [详细]
  • 城市车水马龙,每天都会发生很多浪漫的爱情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始,都一定是或温柔或霸道的吻。小王在酒吧也有个浪漫的邂逅,一个深情的吻后,她就开始咽痛,发热。然而这并不是感冒,去医院后,淋巴结活检,病理科最后给出的诊断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它有个浪漫的名字—-亲吻病。何谓亲吻病?这种林黛玉般浪漫又忧伤的病,罪魁祸首就是EB病毒。自从60年前Epstein、Achong和barr从Burkitt淋巴瘤组织中培养细胞的电镜下发现… [详细]
  • 如果说,有一种细菌可以在强如pH值在0.9-1.8的胃酸里生存,你信不信?如果说,这种细菌在全球约44亿人感染,在我国更是超过7亿人感染,你信不信?如果说,这种细菌会引起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疾病到胃癌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你又信不信? 没错,这些都是真的,今天我们认识一下这个臭名远扬的细菌--幽门螺杆菌(HP)。这种细菌有1-5根鞭毛,你可以想象像一根带有鞭毛的弯曲的香肠。现在的研究认为通过口口传… [详细]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共24篇文章/共3页